在中國浩瀚的星空中,有一顆以女性名字命名的小行星——“葉叔華星”,這是對中國首位女性天文臺長葉叔華卓越貢獻的最高贊譽。葉叔華不僅在男性主導的天文學領域取得了杰出成就,更以其堅韌不拔的精神激勵著無數(shù)女性。
1927年,葉叔華出生于廣州一個基督教牧師家庭,家境貧寒卻氛圍民主寬松。幼時的她常在教堂的閣樓里玩耍,父母雖忙于生計,卻給予每個孩子平等受教育的機會。然而,葉叔華最初對文學情有獨鐘,立志報考古文學專業(yè)。然而,父親的一番話改變了她的命運:“學文學,恐日后連飯都吃不飽?!痹诟赣H的勸說下,葉叔華轉而報考了中山大學數(shù)學天文系。
進入大學后,葉叔華起初對天文學并無太大興趣,直到聽了一位女教授的天文學課后,她才被天文學的浪漫與有趣深深吸引。然而,畢業(yè)后的現(xiàn)實卻給她潑了一盆冷水。四處求職無果,天文學在當時被視為無用之學。無奈之下,葉叔華前往香港,在父親的幫助下成為了一名中學教員。
然而,葉叔華并不滿足于這種平淡的生活,她渴望在天文學領域施展才華。1950年,她和丈夫毅然決定回到大陸,加入中國科學院。然而,紫金山天文臺卻以只招男性為由拒絕了她。葉叔華并未放棄,她連續(xù)給天文臺臺長張鈺哲寫了16封信,陳述自己的能力和決心。雖然起初并未得到回應,但她的堅持最終打動了張鈺哲,她得以進入上海徐家匯觀象臺工作。
在觀象臺,葉叔華負責觀測恒星、計算恒星時,為國家的地圖測繪、水利鐵路等提供精確的時間數(shù)據(jù)。面對落后的設備和艱苦的條件,她從未退縮。她搬著凳子操作星儀觀測,大冬天不戴手套操作冰冷的儀器,節(jié)假日也堅守在觀測室。她的努力和才華最終得到了認可,1960年,她帶領團隊研究出了適合我國觀測條件的精確授時系統(tǒng),這就是我們后來通用的“北京時間”。
葉叔華的成就并未止步于此。她敏銳地意識到,西方國家的天文學已經(jīng)飛速發(fā)展,而我們卻仍在原地踏步。于是,她向領導提出要進行電磁波天體測量的研究,并成功申請到了資金和設備。在她的領導下,射電天文研究小組成立,為我國“嫦娥一號”的成功發(fā)射提供了精確測軌。她的卓越貢獻不僅贏得了國內(nèi)外的廣泛贊譽,更讓她成為了中國天文史上首位女天文臺長。
如今,95歲的葉叔華依然活躍在學術舞臺上。前不久,她在世界頂尖科學家“她”論壇上用英文發(fā)表演講,鼓勵女性要敢于打破頭頂上的“玻璃天花板”。她用自己的經(jīng)歷證明,女性同樣可以在科學領域取得卓越成就,只要她們敢于追求、勇于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