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討2024年網紅界的爭議人物時,一個名字不可避免地浮現在公眾視野中——羊毛月。盡管有人或許會立刻提名其他網紅,但圍繞羊毛月的風波,無疑是最為引人注目的。
事件的起因,要追溯到2024年12月。當時,擁有百萬粉絲的網紅羊毛月,因發(fā)布的一段短視頻而迅速登上熱搜,引發(fā)了廣泛爭議。這段視頻的內容,是對大學生就業(yè)難現象的調侃。視頻中,羊毛月以戲謔的口吻,提及了網絡上一些高學歷學生求職失敗的案例,包括名校碩士、博士因找不到工作而在抖音上分享、傾訴的情境。這些學生的遭遇,往往伴隨著淚水與無奈,讓不少觀眾深感共鳴。
然而,羊毛月的態(tài)度卻截然不同。他不僅沒有表現出同情與理解,反而以嘲諷的口吻回應,質疑這些年輕人的努力與決心。他的言論,如“0人在意你們的秋招零offer,你們00后不是要整頓職場嗎?怎么職場都進不去呢?”等,迅速點燃了大學生群體的怒火。他們認為,羊毛月作為公眾人物,其言論過于刻薄且缺乏尊重,尤其是他自己也是網紅身份,卻對其他試圖進入該領域的人持貶低態(tài)度。
隨著輿論的發(fā)酵,羊毛月的賬號被禁止關注,這一舉措得到了大學生群體的廣泛支持。他們認為,這是對不當言論的有力回應。
與羊毛月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另一位網紅——考研導師劉曉艷。她的風格截然不同,卻同樣引發(fā)了大學生群體的關注。劉曉艷以犀利直接的言辭,對大學生進行“罵人勸學”。她的言論,如“回家吧,回家好不好,你比較適合做一灘‘狗屎’”等,雖然聽起來刺耳,但大學生們卻樂于接受。他們甚至專門搜索劉曉艷的視頻切片,享受被罵的樂趣。
劉曉艷之所以能夠贏得大學生的喜愛,關鍵在于她對學生的心態(tài)與生活有著深刻的理解。她的言辭雖然犀利,但出發(fā)點是為了激勵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與生活方式。大學生們深知,這種看似粗暴的方式背后,實則蘊含著老師的良苦用心。
事實上,劉曉艷并非首次因“口無遮攔”而引發(fā)爭議。三年前,她就曾因類似事件導致微博賬號被禁言,并遭受了一波網友的網暴。然而,劉曉艷憑借自己在教學上的真才實學,依然贏得了學生的認可與喜愛。她的課程,幫助學生成功考上研究生,成為了她最有力的證明。
羊毛月與劉曉艷兩位網紅的不同風格與遭遇,反映了當下社會對公眾人物言論的不同態(tài)度與期待。一方面,人們希望公眾人物能夠承擔起社會責任,以積極正面的形象影響社會;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為,言論自由應得到尊重,即使言辭犀利,只要出發(fā)點是為了激勵與啟發(fā),同樣值得肯定。
無論如何,這場由網紅言論引發(fā)的風波,再次提醒我們,作為公眾人物,應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以積極、正面的形象影響社會,傳遞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