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在一場備受矚目的發(fā)布會上宣布,長安汽車將從今年起全面停止非智能化新產品的開發(fā),并在接下來的三年內推出多達35款數智化新車型。這一戰(zhàn)略轉變標志著長安汽車正式邁入智能化的“下半場”,與電動化時代的“上半場”遙相呼應。
回想起電動化競爭初期,不少車企也曾以類似“從某年起,不再推出非電動化產品”的句式,向外界宣告其電動化時間表。如今,隨著智能化浪潮的洶涌來襲,這一句式再度被頻繁提及,預示著“全民智駕”和“智駕平權”的時代已經悄然到來。2025年,被視為智駕技術真正普及至主流車型的關鍵一年。
然而,“全民智駕”的概念之下,仍有許多細節(jié)亟待明確。例如,“智駕平權”究竟涉及哪些權益的平等?智駕技術是否正走向同質化?智能化能否像電動化一樣,在汽車市場占據半壁江山?更重要的是,智駕“平權”后,那些非頭部、處于虧損中的智駕公司又將何去何從?
從技術下放的角度來看,高速智駕、泊車能力和主動安全成為各大車企關注的焦點。長安汽車和比亞迪等車企紛紛展示了其最新的智駕技術,這些技術主要集中在高速領航、智能泊車和主動安全三大核心能力上。長安深藍和比亞迪更是通過發(fā)布會,揮舞著“智駕平權”的旗幟,強調這些技術將廣泛應用于各類車型。
高速智駕的升級,重點在于提升變道、限速、上下匝道等高速NOA能力。以往,10萬至20萬價格區(qū)間的車型雖然也配備了智能巡航輔助工具,但智駕能力相對有限,需要人類駕駛員隨時參與。而現在,長安和比亞迪正在將這些更高階、更靈活的高速智駕技術下放到更低階的車型上。例如,比亞迪的天神之眼C系統(tǒng)能夠實現1000公里零監(jiān)管,每隔4秒即可再次啟動變道判斷,策略更加積極。
泊車能力的升級則著重于遠程、自定義和高精度。長安深藍和比亞迪的泊車系統(tǒng)不僅支持遠程智能泊車挪車,還具備自定義泊車等功能。比亞迪的天神之眼C系統(tǒng)更是能夠實現泊車精度至兩厘米,大大提升了泊車的便捷性和準確性。
在主動安全方面,自動緊急制動(AEB)成為重點。比亞迪的天神之眼C系統(tǒng)不僅包含預測性緊急碰撞預警和自動緊急制動,還支持最高時速100km/h的場景。同時,該系統(tǒng)還擁有前方橫向碰撞提醒和制動、后方橫向碰撞提醒和制動等功能。長安的天樞智駕系統(tǒng)也將AEB避撞速度提升至135km/h,進一步提升了行車安全性。
盡管“智駕平權”的大方向相似,但長安汽車、深藍汽車與比亞迪的技術下放策略和細節(jié)仍有所不同。長安汽車和深藍汽車主要基于天樞智駕進行迭代,而深藍中高端車型的智駕能力則借助華為乾崑智駕系統(tǒng)實現。比亞迪則推出了三套“天神之眼”系統(tǒng),分別搭載于不同品牌和價位的車型上。
智駕平權的到來,無疑對汽車市場產生了深遠影響。一方面,消費者和普及智駕的車企將從中獲益;另一方面,那些將自研智駕技術視作核心賣點的車企以及嚴重缺乏智駕能力的車企將面臨嚴峻挑戰(zhàn)。當智駕技術下放到10萬級車型時,那些以智能化能力為核心賣點的汽車品牌將受到沖擊。
例如,比亞迪秦PLUS EV 2025款智駕版在變道、交通標識識別、泊車入位等方面均表現出色,對小鵬MONA MO3和零跑C01等車型構成了強大競爭壓力。而在15-20萬元的價格區(qū)間內,比亞迪漢也將對小鵬P7+和樂道L60等車型造成威脅。深藍S09搭載的華為乾崑智駕ADS 3.0智駕系統(tǒng),也使其成為四十萬級、五十萬級車型的有力競爭者。
智駕平權還可能導致二三線智駕廠商受傷。隨著智能駕駛成為“入場券”,智駕上車的緊迫性進一步加強,競爭壓力下車企的試錯機會將越來越少。市場占比小、上車風險大的二三線智駕廠商將面臨殘酷的淘汰。同時,智駕的溢價能力將大幅削弱,進一步壓制智駕廠商的盈利空間。
然而,對車企而言,智駕技術已成為推動銷量增長的必需品。隨著消費者對駕駛體驗的期望不斷提升,“智能駕駛”已成為購車決策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2025年,要贏得主流大眾市場,智駕將成為關鍵。在此背景下,長安和比亞迪的“兩連炸”,無疑為智駕大戰(zhàn)揭開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