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制藥領域,大藥企與biotech的命運似乎總是交織在一起,卻又各自演繹著不同的故事。曾經,當biotech們在資本的寒冬中掙扎時,海外的大藥企卻逆流而上,開啟了一段牛市之旅。2022年,全球領先的20家藥企市值平均增長了5.4%,在市場環(huán)境不佳的情況下,這些大藥企憑借其強大的抗風險能力,成為了投資者的避風港。
然而,時過境遷,到了2024年,大藥企的陣營也開始出現(xiàn)分化。全球制藥營收TOP20的股價表現(xiàn)各異,有的依舊穩(wěn)健,有的則從高位跌落。其中,備受矚目的大白馬們紛紛折戟,而處于轉型爬坡階段的梯瓦,卻以驚人的漲幅成為了黑馬。
在這份TOP20的榜單中,過去一年股價上漲與下跌的企業(yè)各占一半。梯瓦、禮來和吉利德是漲幅最高的三家大藥企,而拜耳、再生元和諾和諾德則跌幅靠前。拜耳因收購孟都山而深陷困境,股價再創(chuàng)歷史新低;而再生元、諾和諾德等則從巔峰跌落,讓人不禁要問,這些曾經的尖子生究竟做錯了什么?
再生元的故事尤為跌宕起伏。2024年上半年,其股價不斷攀升,成功突破千億美元市值大關。然而,下半年卻急轉直下,市值蒸發(fā)近550億美元。這背后,既有對手的進擊,也有Eylea仿制藥的勝利,更有雙抗接連受挫的打擊。盡管再生元憑借兩款爆款藥物完成了從biotech到big pharma的蛻變,但新的百億重磅藥物卻并非易事。其腫瘤業(yè)務也并未如自免、眼科那樣光鮮,進展平平。
諾和諾德則因市場對減肥藥的預期過高而陷入困境。盡管其三季度總營收同比增長23%,司美格魯肽也有望問鼎“藥王”,但股價卻自6月份高點以來連續(xù)下挫。市場對各家藥企的臨床療效、患者依從性等指標的要求越來越高,稍有不及預期,股價便可能遭受重挫。福泰制藥也因重磅止痛藥臨床數據不及預期而股價大跌。
然而,在這波跌宕中,梯瓦的逆襲尤為引人注目。過去一年,梯瓦股價翻了一倍多,成為TOP20中的漲幅冠軍。這背后,是仿制藥巨頭成功轉型創(chuàng)新的“翻身仗”。梯瓦曾是全球第一的仿制藥企,但也曾深陷并購泥潭。危急之際,梯瓦決定換帥并提出全新的“Pivot to Growth”戰(zhàn)略,希望通過加速創(chuàng)新產品組合實現(xiàn)增長回歸,并鞏固其在高質量仿制藥產品管線的優(yōu)勢地位。
在創(chuàng)新領域,梯瓦專注于神經科學、免疫學和免疫腫瘤學的核心治療領域,并希望開發(fā)出潛在FIC或BCI產品。其最早開發(fā)的氘代藥物之一Austedo已獲得FDA批準,并在國內上市進入醫(yī)保目錄。2024年,梯瓦更是大步邁入創(chuàng)新收獲階段,多款新藥在臨床研究中取得積極結果。
其中,TEV-749治療精神分裂三期臨床獲得成功,可能成為第一個具有良好安全性的長效奧氮平;偏頭痛新藥瑞瑪奈珠單抗在華III期研究結果也顯示良好療效和安全性;而重磅自免藥物Duvakitug在臨床2b期研究中達到主要終點,展現(xiàn)出BIC的潛力。這些積極結果進一步證明了梯瓦的創(chuàng)新研發(fā)實力。
梯瓦的創(chuàng)新轉型之路并非一帆風順,但正是這份堅持和創(chuàng)新精神,讓它從仿制藥巨頭成功轉型為創(chuàng)新藥企。這也再次證明了一個道理:在生物制藥領域,創(chuàng)新才是出路。無論是大藥企還是biotech,都需要不斷投入和創(chuàng)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回顧這些大藥企2024年的股價表現(xiàn),不難發(fā)現(xiàn),市場的預期和風險總是并存。創(chuàng)新藥研發(fā)是一項高風險、高不確定性的事業(yè),即使是最優(yōu)秀的大藥企也無法保證每個項目的成功率。然而,正是這種不確定性和風險,才使得生物制藥領域充滿了無限可能。
梯瓦的逆襲告訴我們,仿制藥企同樣可以做到真正的創(chuàng)新。而決定大藥企未來命運的關鍵因素,則是當下的布局和投入。在生物制藥這場發(fā)散性競爭中,沒有絕對的中心和預設結果,只有不斷創(chuàng)新的產品和技術路線才能贏得市場的認可。
如今,梯瓦已經搭建起11條創(chuàng)新藥管線,包括已上市的Ajovy、Austedo及在研的Duvakitug、TEV-749等。這些創(chuàng)新管線足以形成一個有力的支撐面,為梯瓦的未來發(fā)展提供強勁動力。而在這場生物制藥的競賽中,誰將是下一個黑馬?讓我們拭目以待。